部分汽车厂家不得不临时减产,调低销售目标。
但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资源,能源领域引入民资格外引人关注。规模最大项目投资达70亿记者梳理发现,在138个能源项目中,垃圾发电项目30个,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14个,油气管网项目42个,供热及热电联产项目48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3个,充电桩项目1个。
事实上责权关系的模糊,必然带来风险分担机制的模糊。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公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介项目。项目责任人、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新疆蓄能分公司赵刚告诉记者,该项目正在跑前期规划,目前还没有民营公司打电话咨询合作事宜。业内人士称2015年将是我国PPP元年。此次推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热电联产、油气管网、水电、供暖等项目门类,相比以往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体现了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向社会事业的扩展。
那么作为基础资源的能源行业引入社会资本会不会引起价格的波动?对此,徐楠解释道,无论国资和民资在能源项目中以何种方式进行整合,都不能被理解为能源价格的完全市场化。徐楠向记者表示,这次公开推介PPP项目库,是对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鼓励信号。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267亿元,下降11.9%,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1~4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695亿元,下降19.2%,降幅收窄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405亿元,下降16.8%,降幅收窄6.2个百分点16日,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在青岛举办的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接一词成了学者们讨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词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和中亚各国的战略对接以及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则的对接,都成了热议的话题。
当丝路经济带构想提出时,俄罗斯是有所疑虑的。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应该和欧亚经济联盟、中欧自贸区进行规则对接,朝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努力,才不至于目标缺失。
另外,以项目对规则的做法,能不能持续,又有多少胜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分析,俄罗斯意欲主导欧亚地区在贸易、投资、人员、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规则制定。然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研究员李中海不这么想。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卢金的话说,俄罗斯对丝路经济带感兴趣也不反对,但俄方更喜欢欧亚一体化这个说法。李中海说,如果继续在能源项目上发力,而不考虑增进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长能力和民生改善,丝路经济带就难言成功。
给俄罗斯一颗定心丸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商定启动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对接,发表了《联合声明》。现在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能源合作应是丝路经济带首要的合作领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新认为,《联合声明》是中俄政治和战略互信的体现,相当于给了俄罗斯一颗定心丸。别局限在能源领域在与中亚合作方面,多年以来双方非常重视能源项目,一些能源大项目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欧亚一体化以欧亚经济联盟的方式体现。如今,丝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以对接的方式确定关系,卢金表示,这表明中国支持欧亚一体化,并与欧亚经济联盟这个整体展开合作,这对中俄双方都有利。
李中海认为,如果中国和中亚国家在一些科技和非能源领域加强合作,将成为双方扩大合作的增长点。这份《联合声明》,在研讨会上被中俄学者反复提及。
姜毅举例说,像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程能否盈利本身就存在疑问,即便能够盈利,其回本过程也非常漫长,切忌头脑发热、摊大饼,要控制风险。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研究员姜毅认为,在能源合作上,要突破单纯的买卖模式,在新技术新能源利用上开辟新合作模式,建立新的合作框架。丝路经济带不应局限在能源领域,甚至不应以能源项目为牵引。规则也需要对接在研讨会上,不少学者也表达了一些忧虑:靠签大单、建大项目等方式,确实推动了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了双方政府、企业等层面的合作,但这也面临一些问题规则也需要对接在研讨会上,不少学者也表达了一些忧虑:靠签大单、建大项目等方式,确实推动了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了双方政府、企业等层面的合作,但这也面临一些问题。李中海说,如果继续在能源项目上发力,而不考虑增进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长能力和民生改善,丝路经济带就难言成功。
给俄罗斯一颗定心丸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商定启动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对接,发表了《联合声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研究员姜毅认为,在能源合作上,要突破单纯的买卖模式,在新技术新能源利用上开辟新合作模式,建立新的合作框架。
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应该和欧亚经济联盟、中欧自贸区进行规则对接,朝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努力,才不至于目标缺失。然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研究员李中海不这么想。
如今,丝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以对接的方式确定关系,卢金表示,这表明中国支持欧亚一体化,并与欧亚经济联盟这个整体展开合作,这对中俄双方都有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新认为,《联合声明》是中俄政治和战略互信的体现,相当于给了俄罗斯一颗定心丸。
当丝路经济带构想提出时,俄罗斯是有所疑虑的。16日,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在青岛举办的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接一词成了学者们讨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词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和中亚各国的战略对接以及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则的对接,都成了热议的话题。另外,以项目对规则的做法,能不能持续,又有多少胜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分析,俄罗斯意欲主导欧亚地区在贸易、投资、人员、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规则制定。目前,欧亚一体化以欧亚经济联盟的方式体现。
现在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能源合作应是丝路经济带首要的合作领域。姜毅举例说,像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程能否盈利本身就存在疑问,即便能够盈利,其回本过程也非常漫长,切忌头脑发热、摊大饼,要控制风险。
李中海认为,如果中国和中亚国家在一些科技和非能源领域加强合作,将成为双方扩大合作的增长点。别局限在能源领域在与中亚合作方面,多年以来双方非常重视能源项目,一些能源大项目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卢金的话说,俄罗斯对丝路经济带感兴趣也不反对,但俄方更喜欢欧亚一体化这个说法。这份《联合声明》,在研讨会上被中俄学者反复提及。
丝路经济带不应局限在能源领域,甚至不应以能源项目为牵引发生在此类环节的腐败多为权钱交易和为亲友谋利。电信领域11人,约占9.6%。如中央巡视组指出,中国海运集团有的通过关联公司承揽大量业务,贴着企业发财。
115名落马国企高管中,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等副职共有39人,占比近33.9%。115名落马国企高管中,总经济师、总会计师、运行总监等关键岗位负责人共有11人,约占9.6%,如天津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总经济师孟照勤、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总会计师贾东、南方航空运行总监田晓东等。
蒋洁敏、王帅廷、宋林、孙兆学、徐建一、廖永远、王天普,十八大以来,仅老虎级国企高管便有7人落马,映射出国企腐败的严重性。三峡集团公司有的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工程建设项目分包现象比较普遍。
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记者梳理发现,在115名落马国企高管中,董事长、总经理等企业一把手共有65人,如广东电网公司原总经理吴周春、上海市电力公司原总经理冯军、青岛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刘红梅等,占比约56.5%。